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

《澄社評論》喚醒土地之愛

上個星期,凱稻收割,留下了震撼的「土地正義」畫面;更早一天,上萬鄉親不畏風雨,牽手走上台北街頭,強力表達「石化亡國」的訴求;前天亞運跆拳道的不公裁判,政府官員竟要我們「吞下去」,立即激起龐大民怨。這些運動及民意的反應,都在向主政者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:民間社會對於台灣這塊土地及所謂的進步有著非常不一樣的想像!

對內而言,這塊土地僅被視為生產要素,它的價值只在它對於GDP的貢獻,這致使農田及濕地不斷地被迫轉用,作為工業使用,這對環境及生態造成嚴重的危害。再者,土地具龐大利益,被視為投機商品,主政者不斷地提升土地的市場交易性,並以地價上漲作為進步的表徵。許多農地變更為都市土地,因為政府不斷膨脹計畫目標人口數,並據此發布了過多的都市計畫區,嚴重造成「過度都市計畫」的現象。這其實是種環境剝削的開發方式,其目的乃是為了私人資本積累及紓解政府財政危機;這也是主政者用來拉攏地方派系的重要手段,因為土地炒作已成為後者最重要的利基。土地不僅是經濟商品,它更是政治商品。

對外而言,這塊土地僅被視為生產基地,生存其上的人民似乎都不准擁有國家及政治認同的意志。我們的國格不斷地受損,但馬政府卻以「九二共識」來自我麻醉。中華民國的國旗幾乎已經拿不出去,就連台灣二字也甚少聽聞!在國內的國際競賽場合,竟然也要以奧運標準來自我設限。我們的國格每每因對岸的無理要求而遭到嚴重踐踏,東京影展即為前一例,這次亞運又讓我們嚴重受傷。但是,每當國家權益受損時,主政者總是自我感覺良好,並要我們吞下去,這使得我們幾乎都成為無魂有體的稻草人。

剝奪財產權、生存權與環境權的開發方式,其實是相當退步的;只論經濟、避談政治與國家意志的發展模式,也是非常落伍的。所謂的進步,除了經濟面向外,更應重視環境永續、社會公義及政治權利的維護;這塊土地除了是生產基地外,更是我們安身立命、世代賴以維生的地方。對於上述退步的開發方式及落伍的國家發展模式,我們不能再吞忍了!

本文於2010/11/19發表於自由時報

沒有留言: